泉州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时间:2024-03-21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泉州市坚持城乡统筹,深耕整镇推进,聚焦强村富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抓城建提品质,抓中心带周边,抓党建促振兴,构建千村共富格局,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泉州样板”。
一、坚持城乡统筹,抓城建提品质,夯实县域承载能力。一是调优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融合。构建“三带多支点”(区域功能集聚带、沿海战略发展带、北部战略辐射带)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以县城为主要载体,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域城镇支点。截至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超45%,赋权经济发达镇事权近6000项。二是狠抓品质提升,促进城乡宜居宜业。深入推进“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每季度召开现场推进会,实施年度重点项目近2000个,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其中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完成投资83.53亿元,在全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考核中,泉州市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打造具有县域风貌的标杆片区,推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示范片区建设,实施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等“四美”工程,完成河道整治73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3.21万亩,耕地经营权流转近2万亩。三是深化跨域协作,促进城乡联动发展。以古城为核心,带动山海,策划生成滨海渔旅惠女风情带、时尚渔村活力海岸带、文创乡村生态乡旅带3条跨县域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7县11镇21个村,着力提升业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推进成立“环戴云山”绿色产业区域经济联盟,建立政策环、产业环、资金环、人才环、生态环“五环”发展机制,推动四市六县协同振兴。高质量落实省内山海协作和闽西南区域协作任务,市县两级共拨付帮扶资金1.21亿元,引进入驻园区企业22家。
二、深耕整镇推进,抓中心带周边,发挥强镇辐射作用。一是强化精准施策、分类培育。按照“同步启动、分类发展、重点培育、体系引导”的推进路径,把全市133个乡镇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城乡融合型31个、工贸带动型41个、农业生态型61个。同步制定“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每个“好”设置4项重点任务,细分为68个共性建设指标和20个差异发展指标。目前,共培育市级整镇推进“五好”乡镇40个,创建乡镇30个。二是强化一线调度、集成推动。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年评价”调度机制,覆盖示范线、示范村,2023年以来分片区、按类型召开一线现场调度会5场,推动实施重点项目423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如,惠安县涂寨镇成立新型城镇化和整镇推进“双指挥部”,整合成立十大重点任务职能组,在一线攻坚推进。统筹跨村跨镇建设,市县两级均成立乡村振兴国有企业,推动投资超千万的乡村共富产业项目18个,带动辖区村财薄弱村65个;积极对接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新增授信210亿元。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守牢底线。强化乡村振兴责任制要求,县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挂钩联系整镇推进创建乡镇,每季度开展调研调度,并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单列占比10%。市级财政每年预算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激励奖补。专题推动落实耕地零撂荒、风貌零裸房、设施零欠账、村财零薄弱、村组零后进“五零”要求,制定目标任务清单,进行晾晒比拼。2023年共整治撂荒2014.76亩,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整治存量裸房4.8万栋,新改扩建农村公路351公里,建设乡镇污水管网105公里。
三、聚焦强村富民,抓党建促振兴,构建千村共富格局。一是试点向示范转化。建立试点村梯次管理储备村315个,创建省级试点村145个、实绩突出村56个,落实“十个一”要求,制定规范指引,推动完成项目建设超3000个,投资额超30亿元。启动新一轮示范储备工作,覆盖省级以上“金牌旅游村”“一村一品”专业村等各种类型,储备村数量达607个,约占总村数30%,推动全市2046个村形成比拼竞争的培育机制。加大主题宣传推介,开展“海丝乡愁-遇见最美村庄”活动,线上总点击量超过5亿次。建成“党建+”乡村邻里中心210个,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二是脱贫向衔接转化。以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2倍作为监测红线,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市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推进产业和就业帮扶,创新防返贫稳增收保险,脱贫户人均收入达23375元,增幅为13.3%。开展“市直单位帮镇扶村促振兴”专项行动,落实帮扶资金1.24亿元、实施项目1045个。实施“兴村善治头雁培育”计划,组织329名强村“头雁”结对帮带638名“群雁”,培训村主干2900多人次。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和“乡贤钥匙工程”活动,推动捐赠项目100多个,投入总额达50亿元。三是赋能向共富转化。制定《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有序推进农村村民集中建房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泉州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利用。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现场会,推行区域化抱团、市场化运作、差异化发展,选派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1014名,组建“强村公司”128家,实施村企合作项目756个,村财超百万村超300个,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80万元。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qz/202403/t20240314_641415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公布六起生猪违法典型案例
- 下一篇: 市领导督导推进种养加一体化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