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加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单产提升和推广应用
时间:2024-03-2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张晓洁于文静)近年来,针对强筋品种产量偏低、适应性偏窄问题,中国农科院培育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并在河南、山东、新疆等8个省份推广应用,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这是记者3月17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的消息。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对接会1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举办。有关种业管理和推广部门、育种和栽培专家、种业企业、种植大户、面粉加工企业代表等围绕新品种栽培管理和产业发展展开交流,并在实地考察中研判当前小麦苗情苗势发展情况。
专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肥水运筹,在控旺转壮的基础上做好病虫害植保防控,为实现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中麦578”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在大面积展示示范和推广实践中表现出高产早熟、优质强筋、抗病抗逆性好、耐穗发芽等突出优点。
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张勇研究员介绍,生产中通过秸秆合理利用、关键期植保防控、适期使用叶面肥、农机农艺合理应用等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保障新品种产量优势。通过科研单位、种业企业、种植合作社、粮食贸易企业、面业集团相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模式,提高优质强筋品种产业效益。同时,充分利用“中麦578”耐晚播早熟特性,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周年增产技术,将在水肥一体化基础上,研发水肥药综合施用技术,开发面制品,进一步开拓小麦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专家认为,“中麦578”高产稳产优质特性正在为麦农增收提供稳定支撑,推动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发展,助力小麦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借助院地合作,加快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403/t20240318_47129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