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631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时间:2024-04-19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631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类别:A 签发领导:金汇江 公开属性:是 | |||||
沈桂菊委员: | |||||
您提出的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提案,经会同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研究答复如下: | |||||
一、强化协同联动,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会同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旅局组织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推介活动,并从各涉农区上报的22个案例中遴选出6个优秀案例,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二是组织各涉农区依托地方特色曲艺形式,编排说唱移风易俗节目,推荐上报的宝坻区新开口镇说唱移风易俗节目入选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优秀节目,并参加全国展演。三是会同市委宣传部策划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组织各涉农区抓好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落实,并推荐3名先进人物参加全国“发现乡村阅读榜样”评选。四是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部署开展“幸福生活唱起来”天津市第一季村歌创作展演活动,并指导各涉农区积极动员镇、村选送优秀作品参加2022“庆丰收·迎盛会”中国村歌大赛。五是指导宝坻区对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试点试验方案进行细化、修改、完善,并多次实地督导推动宝坻区相关部门加快试点建设工作。 二、落实村规民约,积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一是按照《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妇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各涉农区结合农村移风易俗调研工作,对村规民约建立和落实情况、红白理事会建立和运行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二是指导各行政村及时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引导农村居民按照简约方便、厉行节约的原则,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陈规陋习。全市3509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其中3479个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到99%。三是切实加强对村规民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例如滨海新区明确将各村制定推行村规民约情况纳入区级行政村考核评星评价指标体系。蓟州区于2022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自治章程修订完善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各行政村对村规民约进行全面修订。宝坻区2022年组织751个村对村规民约全部进行修订,将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四是指导各村在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中明确婚丧宴席倡导性标准。西青区把移风易俗有关要求作为乡村治理积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村民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巧用积分制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三、广泛凝聚合力,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一是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倡议》,倡导丧事简办、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等文明新风尚。二是市委宣传部组织本市主要媒体对西青、北辰等区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举措成效进行宣传报道,并指导各涉农区积极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宣传教育、“文明家风伴我行”宣传等活动,让农村居民接受文明洗礼。三是市民政局持续通过各类媒体及各级婚姻登记机关自有宣传平台,加大婚俗改革宣传力度,并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绿色祭扫方式,积极倡导文明祭扫。四是市妇联推动各涉农区妇联立足基层“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妇联“执委之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排演情景剧、快板、小品、三句半、诗朗诵、京东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微宣讲”。五是各涉农区积极创新载体形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比如,滨海新区积极推广“集体代祭”“互联网+殡葬”等举措,创建网上纪念馆,组织开展家庭追思活动,打造个性化祭扫环境。宝坻区依托“文明宝坻”微信公众号,开辟“讲文明 树新风”宣传专栏,并制定《宝坻区家风村风大家谈活动方案》,组织各街镇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四、开展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2022年天津市“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推介活动,经区级推荐、市级审核、实地核查等程序,评选出11个市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并举办典型案例发布仪式,通过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津云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典型案例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各街镇、村积极学习借鉴。二是指导各涉农区组建区级志愿服务队2000余支,组织各乡镇、村建立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应急响应等“5+N”志愿服务队1万余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实践活动。三是指导各涉农区将移风易俗融入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发挥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村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纳入文明村镇创建测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党委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我局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施《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条例》,持续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素质。 五、抓好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优化完善顶层设计。细化部门责任,对《天津市“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项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行分解,制定印发任务清单,全面细致明确了部门责任。建立了技术服务团队,组建了以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教授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坚持整治与保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常态化督导检查,成立市级检查督导组,编制《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日常检查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日常检查的内容、质量、标准等,强化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干净整洁。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开展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分解下达“十四五”期间我市农村户厕改造提升任务,推动相关涉农区有序组织实施。组织开展了系统的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共摸排了71.03万座户厕、5735座公厕,已全部完成整改。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农村厕所革命服务站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公厕建设和管理维护的通知》,推动涉农区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服务站试点镇建设,指导涉农区提高农村公厕日常管理维护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依效付费评价工作方案》,组织对市级建设任务中验收合格的现状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设施利用率、运行负荷率的监督管理和长效维护管理。 四是开展提升村容村貌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村庄背街里巷和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乡村公路沿线等易反弹、易形成整治盲区的重点区域开展整治攻坚。 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村生态文明素质 一是传播生态价值理念。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手段,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用地安全利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主题,组织新闻发布,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直播节目,以热线电话、新媒体等形式与群众对话交流、答疑解惑,通报重点工作,回应社会关切,普及环保知识,放大生态环境保护主流声音,培育生态道德,提升环境素养。 二是开展农村环境科普。建设网上宣传阵地——开通“天津低碳”微信公众号,宣传降碳减污科普知识;在“天津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和微博开设“减污降碳长知识”专栏,刊发环境科普稿件。建成科普展厅和展示基地,开展生态环境技术培训和交流研讨。制作《云瞰京津冀》《低碳生活的一天》等宣传视频,持续丰富科普宣传产品库,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是加强环境法治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八五”普法规划部署,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市区联动的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持续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法治意识。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面向基层和企业,编制普法明白纸,发放宣传材料,深入开展法治宣讲,引导企业和公众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农民广场舞大赛、美丽乡村健康跑、京津冀乡村农耕趣味健身竞赛等农民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各涉农区积极发掘申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结宣传农村基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加强村规民约修订指导。指导涉农区在村委会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时,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每个村庄的实际,针对农村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情形,体现出本村的特色,让村民将村规民约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强化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确实发挥监督主体作用,每个村民都能积极参与监督,让村规民约落地落实落细。 三是持续开展好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指导各涉农区深入调研摸排农村陈规陋习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细化明确治理重点,坚持依法依规、疏堵结合,制定落实相关治理措施,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8985座户厕改造提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服务站建设,健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服务机制。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依效付费评价工作。深化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美化庭院环境。 五是持续加强环保法治教育。重点贯彻落实《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条例》,推动实施《天津市“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入报道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工作进展,持续加强环保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
2023年4月16日
| |||||
工作人员:张伟 联系电话:88290676 |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308/t20230809_63732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