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让农民“顾家又增收”
时间:2024-04-25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每到农忙时节,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便务工的机会。在德惠市达家沟镇三家子村的吴志宝家庭农场育苗大棚里,10多位农民天刚亮就来到这里,换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水稻育苗对于他们来说驾轻就熟,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还没到早饭时间,育苗工作已经完成过半。
今年60岁的符桂玲,是三家子村村民,因为家离得近,每当农场用工时,她都会前来务工,“自打这个家庭农场成立,我就在这儿干。家里地不多,就流转出去了,我岁数大外出不便,在这儿就近打工,挣得还挺多,非常满意。”
在吴志宝家庭农场,像符桂玲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就有10多位,这份“顾家又增收”的工作让他们干劲儿十足。
2017年,吴志宝家庭农场成立,一直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如今,农场规模从最初的7公顷扩大到70余公顷,农忙时雇工近20人,就近招募周边村民务工,既解决了农场“用工难”,也让他们赚取了一份额外收入。
“我们农场育苗最多用十四五人,找的都是周边村民,一方面农民在家门口能就近挣钱,另一方面,他们距离农场近,招呼一声大家都来了,农场省去了不少麻烦。”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志宝说。
在德惠市朱城子镇世猛家庭农场,农民正忙着育瓜苗,实现就地增收。记者走进育苗大棚看到,20多位工人有的在将香瓜苗和哈密瓜根嫁接在一起,有的做着搬运、摆放、覆膜等工作。
世猛家庭农场每年雇佣长期工15人,在不耽误工时的情况下,每人每年收入达2.7万元左右。加上临时工,农场年用工量达700余人次。“建立家庭农场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形成生产规模、产生经济效益,还包括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世猛说。
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功不可没。自《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德惠市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加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深化与企业对接,建立订单化、市场化、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末端延伸。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cjj/202404/t20240425_88988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北台子村千亩碎田连片经营
- 下一篇: 探索土地托管模式 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相关文章
- 四川省宣汉县被授予“中国木香之乡”
- 全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召开
- 甘肃省文旅厅与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课题...
- 省住建厅举办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
-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
- 省住建厅党员干部赴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 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 孝昌县小河镇 “三重蝶...
- 枣林深处文明韵 香飘万里幸福村——看衡水市武邑县朱...
- 探气象奥秘 晓农耕智慧 悟家国担当 ——六安市农业...
- 中央宣传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 林水寨获评“安徽省农村优秀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