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撂荒地变致富田
时间:2023-10-2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秋风送爽,岁物丰成。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林西县新林镇毡铺村700亩黄芩进入收获期,村民们忙着机械采挖、拾捡装运、药材地里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伴随着采收机马达轰鸣声,一颗颗粗壮的黄芩破土而出,甚是壮观。据毡铺村药材种植大户孙建东介绍,“这次收获的黄芩全部为3年生,亩产都在400斤左右。”
看着地垄上一排排齐整整新出土的黄芩,让人无法将这片沃土同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联系起来。因劳动力不足,土地不成片不利于机耕等多重原因,这片土地曾经荒废多年。
2020年开始,毡铺村积极响应全县“菜果药牛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村干部积极动员村民将自家的撂荒地流转给了村集体,并尝试着种下了黄芩。“我们先对这片撂荒地进行统筹规划,推土机垦荒把这些地连成片,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再进行除杂、清障翻地。你看推土机垦荒留下的原地梗痕迹还在,现在的长作物的土床其实是盖在原地面下的生土。”毡铺村包村干部杲红新介绍。
为了保证药材品质,镇、村两级共同发力,多次邀请林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因势利导,进一步深化农技农机融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松、机械种收、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改良土壤结构、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力求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中药材。
“我们种的这批药全部都是自然生长,药的品质好,一点也不愁卖。河北的公司过来收购,每斤给到了6元,第一批起药起了350亩,药材刚从地里挖出来就被公司直接拉走了,特别省事。”毡铺村党总支书记侯建华说道。
“我农闲的时候在中草药田打工,每天能赚150元钱,既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里。”村民杨桂琴笑着。黄芩种植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场所,使平均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
毡铺村因地制宜,既整治了撂荒地,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还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土地资源和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多赢。
信息来源:林西县农牧局 张学磊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310/t20231026_23998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敖汉旗:乡村振兴“鸭”先知
- 下一篇: 赤峰市农牧局开展全市人居环境及户厕问题摸排整改调研工作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