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盐碱地
时间:2023-11-23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经过半年时间的采样和试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罗山东麓韦州镇甘沟村重度盐碱地治理试点初见成效,既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了村居生态环境。昔日“不毛之地”,今朝喜开镰。有如此变化,得益于莆田援宁同心工作队与莆田学院开展的政校科研协作,借助高校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共同守住耕地红线。
据了解,去年10月,莆田首任援宁同心工作队队长谢长征便积极对接莆田学院进行科研协作。今年2月,莆田学院副校长刘明华带队前往甘沟村调研,采集了土壤样本带回学校实验室,并由12人组成的生态修复课题组对其展开初步研究,其中8人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
今年3月,韦州镇人民政府与莆田学院在甘沟村成立了莆田学院生态环保硕士研究生工作站。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许荔仙介绍,甘沟村土壤盐碱化成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本身含盐量就高,西北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再加上地势低洼,土壤存在隔水层等多种原因,造成土地大面积重度盐碱化。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多次尝试不同的作物选择和治理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和改进,以追求最佳结果。最终,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课题组确定了3种适合盐碱地的目标作物——油葵、湖南稷子和碱蓬,并探索了共计12种不同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和措施。经过比对实验和严谨论证,最终研发了两种最适合的改良剂,用以深度改良土壤,在6月初开始下地进行作物种植。通过连续有效的土壤改良,8月作物茁壮成长,9月测产达到基本预期目标。半年时间,甘沟村盐碱地治理试点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心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林俊杰于今年9月成为第二任援宁同心工作队队长。他将接过第一任队长谢长征手中的接力棒,促成下一步同心县政府和莆田学院双方继续加大科研协作的力度和深度。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pt/202311/t20231120_630442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